原廠通知

2025-10-22

IEST / 2025年十月份電子報- 天然石墨與人工石墨的強度對決

 


目的
當我們談論鋰電池,總會提到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能力……這些宏大的性能指標,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否想過,所有這些性能,都源於電池內部最微小的結構——一顆顆電極材料顆粒的“身體素質”。今天,我們就將視角聚焦到鋰電池的“心臟”之一——石墨負極,並經由一場別開生面的 “單顆粒壓潰測試” ,揭示人工石墨與天然石墨在強度上的驚人差異,以及這如何悄然塑造著電池的性能。

 

石墨來源
在鋰電池負極領域,石墨材料因其優異的導電性和穩定的層狀結構,長期佔據著絕對主導地位。石墨主要有兩大來源如下:
天然石墨:
a.來源:源於天然石墨礦經過提純、粉碎、球形化等處理而來。
b.結構特點:作為大自然的造物,其結構更接近“完美晶體”。石墨化程度高,層狀結構規整,有利於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容量相對更高。
b.優劣勢分析:優點是比容量高、成本較低;缺點是因其來源天然,顆粒表面存在較多缺陷和棱角,與電解液的相容性稍差,且批次穩定性較差。

人工石墨:
a.來源: 以石油焦、針狀焦等易石墨化碳為前驅體,經過高溫熱處理(石墨化)人工製備而成。
b.結構特點:在加工過程中,前驅體中的微小晶粒會重新排列、生長、融合,形成一種複雜的多晶結構。可以想像天然石墨是一塊完整的“大理石”,而人造石墨則是由無數“鵝卵石”和“水泥”膠結而成的“混凝土”。
c.優劣勢分析:優點是結構更穩定,與電解液的副反應少,循環壽命更長;缺點為技術複雜,成本較高,且容量略低於天然石墨。

 


人工石墨                                                    天然石墨

 

性能分析:單顆粒壓潰測試
元能科技IEST自主研發的單顆粒壓潰測試設備可以直觀比較這兩種材料顆粒的“身體素質”。在顯微鏡下,挑選出一顆完整的、形狀規整的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顆粒,然後用一個極細的探針,垂直施加壓力,直到顆粒被壓碎。“壓潰力”的數值,可以反映單個顆粒的抗壓強度。

本文選取了幾種不同的人工石墨(~10μm)和天然石墨(~20μm)進行單顆粒的壓潰測試,分析過程遵循嚴格的標準化步驟:首先,經由乙醇分散前處理,確保顆粒的均勻分佈;然後,以光學顯微鏡定位單個分散顆粒(如下圖);接著,配置實驗參數並執行壓縮測試;分析過程中,觀察並記錄顆粒在壓縮前後的形態變化。每個樣品通常測試10個以上的顆粒,以確保資料的可靠性和統計意義。



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分析結果
以下展示部分顆粒的壓潰曲線(壓力-位移曲線),顆粒在被壓縮初期發生彈塑性形變。當顆粒被壓縮到破碎時,我們稱此時達到顆粒的壓潰點,此時對應的壓力值我們稱為顆粒的壓潰力,表示顆粒在該壓力值情況下被壓潰或者失效。將每個樣品所測的壓潰力大小進行匯總,輸出樣品間壓潰力的對比圖。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顆粒的壓潰曲線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壓潰力對比圖
 

以中國國標GB/T 43091-2023粉末抗壓強度測試方法,經由顆粒的壓潰力計算得出顆粒的抗壓強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人工石墨顆粒的平均壓潰強度,顯著高於天然石墨顆粒。

 


人工石墨和天然石墨壓潰強度對比圖

 

天然石墨就像一本結構規整但粘合力不強的書,在受到外力時,其層與層之間(凡德瓦爾力結合)容易發生滑移和解理,進而導致顆粒從最脆弱的地方碎裂。人工石墨則像一本由無數小紙片緊密膠合而成的書。其內部的多晶結構和晶界 在受到外力時,能夠有效地阻礙裂紋的擴展,將集中應力分散到各個方向。裂紋每擴展一段,就會遇到新的晶界阻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使其完全破碎。

 

分析優勢
一顆更堅硬的負極顆粒,對鋰電池來說意味著什麼?
更強的抗粉化能力,保證循環壽命:在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中,石墨顆粒會反復地膨脹和收縮。強度不足的天然石墨顆粒在經過數百上千次循環後,容易因機械疲勞而破碎、粉化。
更穩定的電極結構,助力高能量密度:顆粒越強,在電極輥壓過程中就越不容易被壓碎。更高的壓實密度意味著在相同體積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物質,從而直接提升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
潛在的快充性能提升:在快充時,鋰離子快速湧入石墨內部,會產生巨大的內應力。強度更高的顆粒更能抵抗這種應力帶來的結構破壞,為開發更安全、更耐用的快充電池提供了材料基礎。

 

結論
經由單顆粒壓潰測試這個微觀的視窗,我們可以看到,人工石墨憑藉其“混凝土”般的緻密結構,其機械強度上優於結構規整但“脆弱”的天然石墨。此特點最終轉化為了鋰電池更長的壽命、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可靠性。

若您對此產品有興趣,歡迎蒞臨明技公司 - IEST產品網頁參觀

 

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