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公司簡介
產品介紹
原廠通知
原廠活動
活動花絮
聯絡我們
首頁
首頁
原廠通知
原廠通知
2022-08-17
德國elementar / 2022年八月份電子報 – 不用酸化即可分析土壤、淤泥和固體廢棄物中的總有機碳
介紹
對於諸多應用而言,總有機碳含量(TOC)都是一項重要指標。在農業科學中,碳是瞭解土壤和沉積物中元素迴圈的重要參數。有機碳通過植物和動物排泄物分解進入土壤,成為微生物和植物的主要養分來源。因此,TOC分析可提供有關微生物活性和有機物質的重要資訊,從而對土壤和沉積物進行定性和評估。
直接測定TOC是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通常先測定總碳含量,然後再減去總無機碳。除了有機碳,在土壤和沉積物中還存在無機碳,通常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土壤和沉積物中最常見的兩種碳酸鹽來源是礦物方解石和白雲石。對應的宏觀參數 - 總無機碳(TIC),包括這些礦物質以及其它碳酸鹽衍生物,如碳酸和碳酸氫鹽。無機碳與有機碳的差別很明顯,因為無機碳是生物系統無法利用的形式,即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
通常來講,這一點並不足以完全區分TOC和TIC。元素碳(ROC)是另一種常見的碳源,也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特別是在固體廢物中,但在其它應用中也一樣,單獨測量此種第三種類型的碳能夠更準確地測定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並因此
與環境相關的碳源。
選擇分析方法
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進行TOC分析。
方法1:樣品酸化處理後在900°C以上燃燒溫度下測定TOC。土壤、淤泥、沉積物和固體廢物中TOC含量的傳統測定方法是在900°C以上高溫狀態下燃燒。在有氧條件下,碳轉化為CO
2
,然後通過熱傳導或紅外檢測器進行測量。為去除TIC,樣品在測定前需要進行酸化處理。利用無機酸使樣品中的碳酸鹽轉化為CO2,在數小時的乾燥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逐步升高而釋放掉。各種相關標準(包括ISO 10694、DIN EN 15936和DIN EN 13137)中都對該測定方法的原理和步驟做了說明。
方法2:在較低燃燒溫度下測定TOC。為了避免去除碳酸鹽進行酸化的時間,可以降低燃燒溫度。通過選擇最適宜的燃燒溫度,在完全回收有機碳的同時將無機碳損失控制在最低水準。實驗表明,燃燒溫度保持在450°C至650°C之間即可(如皮特等人2003年所做的實驗)。
方法3:利用程式升溫法測定不同形式的碳舉例來講,對固體廢物進行評估時,可能需要單獨測定ROC,因為元素碳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為此,採用階梯升溫法:在400°C條件下測定TOC,在400°C至600°C之間測定ROC,在600°C至900°C之間測定TIC。
將樣品以每分鐘70°C的速度加熱至指定溫度,並在設定時間內保持該溫度。在不同溫度下產生的CO
2
代表不同的碳組分(見圖1 )。
還可以利用惰性載氣提高對ROC和TIC的分離效果。在溫度加熱到400°C後,載氣從氧氣切換至氮氣,樣品在900°C下直接被熱解。在此情況下,ROC將繼續保留在樣品容器中,而TIC則轉化為CO
2
。當TIC測定完成後,系統可恢復供應氧氣,氧化ROC。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技術可以實現對TIC和ROC更好的分離(見圖2)。
兩種方法都符合新版DIN 19539標準。
實驗結果
根據上述方法,已對6種不同固體樣品中的TOC含量進行了測定。
可以說,根據方法1(酸化和900°C燃燒)和方法2(650°C燃燒),在分析材料中測定的TOC含量都處於相同範圍內。而採用方法3(在400°C燃燒條件下:TOC
400
)所測定的TOC含量是全部方法中最低的。由於淤泥和沖積土中的TIC含量最低,因此TOC
400
所測定的TOC含量與其它方法測定的結果相似。而對於含量較高TIC,TOC
400
所測定的結果明顯與其它方法不同。但是,TOC
400
和ROC的總量始終與其它TOC結果相符。有趣的是,在所有樣品中,熔渣和回收建築材料中的TOC
400
和ROC的總量卻與其它兩種方法所測定的TOC含量明顯不同。這是由於這兩種樣品的TIC在總碳含量中的占比最高的緣故(54%和57%)。
綜上所述,不同方法測定的TOC結果的可比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樣品含量較高的碳組分。所以,在選擇測定TOC含量的適當方法時,應充分考慮這一點。
資料來源:elementar官網
若您對此產品有興趣,歡迎進入明技公司-elementar產品網頁或www.elementar.com參觀。
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
元素分析儀(EA)
固液體總有機碳總氮分析儀(TOC)
碳硫/氧氮氫分析儀
總氮, 蛋白質分析儀(TN)
穩定同位素質譜儀(Isotope)
比表面積分析儀(BET)
化學吸附分析儀(TPD)
粒徑分析儀(PSD)
密度分析儀(真實,振實,封裝)
孔徑分佈儀(PSD)
高壓吸附分析儀
乾溼式雷射粒徑分析儀
奈米粒徑及界面電位分析儀
顆粒計數分析儀
電芯原位膨脹分析儀
電芯原位產氣分析儀
電阻及壓實密度分析儀
粉體流變分析儀(Rheometer)
起泡點分析儀(FBP)
穿透孔徑分析儀-毛細流動法
穿透孔徑分析儀-液液置換法
自動塗布機
變壓吸附設備
全自動相對濕度產生器
重量法高壓吸附儀(DRB)
熱重分析儀(TGA)
XRF無機樣品電熔融製備
壓片機(Press)
顆粒影像及粒徑分析
磁性, 粉體, 粒徑分析儀
TICC-2025暨第42屆台灣觸媒與反應工程研討會
2025年臺灣碳材料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4年臺灣國際催化研討會(TICC)暨第41屆臺灣觸媒及反應工程研討會
2024亞洲不織布展覽暨會議 ANEX
2023年台灣過濾與分離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
2023年台灣國際催化研討會(TICC)暨第四十屆台灣觸媒及反應工程研討會
2023年第37屆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
2021年國際先進鋰離子電池與氫能燃料電池電化學儲能研討會
2021中國化學學會年會
2020年高雄化工儀器展
2020年台灣過濾與分離學會年會
2020年(34屆)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
2020年台灣化學工程學會67週年年會
2019年第14屆台北國際儀器展
2018年度陶瓷學會年會
2018年度台灣過濾與分離學會年會
2018第六屆亞洲創新能源與環境化學工程論壇(ASCON-IEEChE) -亞洲流體化床和三相反應器會議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年會
2018 TwIChE 台灣化學工程學65周年年會
2017年度中國化學會年會
2016年第30屆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暨學會年會
2016年第13屆台北國際儀器展
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年會
2015年台灣觸媒與反應工程研討會暨年會
2015年度中華民國陶業研究學會年會
2015年度中國化學年會